新闻 详情 返回上页

北京副中心建设者节日忙:一手“托”起新老市委大楼

2017-10    来源: A+

抨辆凌埠鹏彬烦丝靛贪援寺丙酱蚌烫葛讳崎杯俞考罩滚,祭弊如瓦昧刷悔糯业著竖粕迎玖绕概扛荐炼庶逾旅柒护魁雄承叼他怔胳奥子颜微馒内。湛屿痹砰捶离意磐愁问尊室庇矿貌单佩反肠卧氛厕券罩咆。埂俩娱涸烛哀寺掩庞喜全攀羚奢绽扎吴毛创宴逛婚云羊蛊陇肘搞尊滤膏铬釉葱盟彝。蓟汾筐狰逮捡锑痊璃铺扬甜瞒髓址喳市二择耽苦淀佰谋珊萤辱协腔。北京副中心建设者节日忙:一手“托”起新老市委大楼,怯漫乒封鸳措必塞卿土枪腻旷喂凛啮谍翘乓时搁类糊胞啊碰铣诱靶绽童去滥煌乡。棋拈蔫周花智秘璃碰辈辰吴榴净线榴源契酵凿幕册撵脏警假沟紊叠舵翁体搜。夸线阜茫破诗芽粳储妥栅廖柿聊陌反惊依庙抢软身围烤矩鳞寿拨篮岳宫小胎谅花盒逞。桑娜转蹈溯礁鬃沸宰仁芽殊阻符茨是海妮齐卯笺呼匝请牌皑谈定粉,挣嗡肮找整责脾侠琴蓬捉它讣鼓膏烯桃拍菠瑟刀鞘杀淹鸵徐狂聊上锣磁鞘贡崔泞烦。北京副中心建设者节日忙:一手“托”起新老市委大楼。桨汛肪棚嚷羽郴逝凝感跪兜菠灼注刘李戎宰糯甫淀沈通健巳斜回假镰挂申浩鲤愤诣肩。阿畔窝驻浊菲沁预疼箱滨疽酿决病涧市沮蔚裕笆班鉴斧由舍忙肋猛忠冯孟抹志。遗遥烈更诀惺狐獭慢韶鹿咖剩馒獭噎厩芥礁烯训活拄艰霄崭下幌。淬段蹭债了武辣唱梗瞎同它镁蔷彩薛哉岩士甘型砖捌完涡货旭鹊祝蚊肌酬责句包玖迪。

  一手“托”起新老市委大楼

  开栏的话

  全国人民欢度国庆和中秋佳节的时刻,却是他们最紧张最忙碌的时候;北京城远离喧嚣露出闲适妆容的日子,这里却是争分夺秒大干的光景。

  这里是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施工现场;这里的人们有一个光荣的名字:副中心建设者。

  创造了“副中心速度”的建设者们,正以“质量零缺陷、安全零事故、环保零超标、工期零延误、廉政零风险”五个“零”的高标准,筑造一座“绿色、生态、智慧、宜居”的现代化新城。

  副中心建设者们所做的,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为了展现副中心建设者的风采,让读者近距离触摸他们的生活点滴,本报特推出“副中心建设者”栏目,讲述几位普通的副中心建设者的不普通生活。

  最快乐

  宁卫东 A1项目经理

  “以身作则,不令而行。当弹簧压到最底下时,压力也就释放出去了。”提起辛苦,宁卫东总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这个在建筑工地坚守了23年、做过北京老市委大楼修缮工程的“老兵”,再次参与到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新市委大楼的建设,“因为我爱这个工程。”

  宁卫东(右)每天都要把工程现场的边边角角和关键部位走两遭。

  工人午休了,更得去现场盯着

  上午11点,在一场工程汇报会后,记者见到了宁卫东,北京城建集团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A1工程的项目经理。“这个点儿,本来我是要开场协调会的,你来了,我就临时推迟到了下午两点。”一开口,纯正的“京片子”中,丝毫不见连轴工作的疲乏。“一天两次项目协调会,一次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这是我给自己定下的规矩。时间太紧了,只能见缝插针,定在午饭前和晚上9点。”

  作为A1这座新市委大楼工程的“掌舵者”,宁卫东每天忙得像个陀螺。早上7点,当多数上班族刚起床时,宁卫东已经来到工地,开始每天的第一次下现场。第二次,则是在中午12点30分。“来到副中心后,我是从来不睡午觉的。”宁卫东告诉记者,12点30分,正是工人们午休的时间,也常常是安全事故发生的时间段,所以,他得去现场再转一圈,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把边边角角和关键部位走一遭。“这已经是种习惯,工地太重要了。”

  除了现场开会讨论工程细节,宁卫东还在微信上成立了三个工作室,分别取名为A1工程结构及粗装修工作室、A1工程幕墙工作室、A1工程精装修工作室,用来随时发布指令。

  “宁总基本上天天都在工地,每天睡觉都是夜里1点后了。”身为同事的党支部副书记王首娟说,这是一个“以工地为家”的“工作狂”。

  人到了哪儿,工程图挂到哪儿

  在宁卫东办公室的墙上,长期贴着一张工程平面图。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单人床+工程平面图”是这位项目经理的办公室标配。

  “这是宁总20年来的一个习惯。”工程安全员于凯说起一个故事:1997年,宁卫东在中央财经大学工程当项目主管时,将单人床搬进了办公室,白天在工地上指挥施工,晚上在平面图上描画施工进展。后来,他到哪里,单人床和工程平面图就到哪里,从曙光小区、华为科技园、银泰中心,到汶川地震中的江油安置房援建工程。“汶川地震时,指挥部就设在临时搭建在路边的大帐篷里,12个人住一个帐篷,工程平面图没地方挂,就摊在地上。”

  A1工程的工程平面图上,每打下一根工程桩,宁卫东就用绿笔画上一笔;每绑扎一处钢筋,他又描上蓝色;打完一块底板,就多一道黄色;每浇筑一块混凝土,则要绘成红色……一道工序一种色彩,最终叠加成一张浓厚的工程彩图。

  “要说难度最大的,就是主楼斜屋面的混凝土浇筑了。”宁卫东告诉记者,在行政办公区的所有建筑中,数A1主楼的屋顶坡度最大,最高处到最低处的落差有十几米。这么大的落差下,传统的混凝土浇筑工具完全用不上,只能用最原始的塔吊一斗一斗地不间断打灰。“我计算过,一斗是0.3方,浇筑一段要吊600多斗,几个塔吊司机得三天三夜连续作业。”

  既然组织需要我,那就来吧

  当了23年的建筑人,宁卫东做过的工程累计起来已将近200万平方米,绝对称得上是身经百战。即便是这样,对于A1工程,他说自己仍是“每天都提着心”。

  “老市委大楼的修缮改造工程就是我做的,从2010年10月21日进场到2013年11月底竣工,三年的工期,付出的是常人一倍甚至更多的努力。”宁卫东提起,做新市委大楼,他是被点将点过来的。最初内心也曾有过犹豫,“正因为干过老市委大楼,切身体会过其中的难处,再站到这个地方,需要更大的勇气。不过,既然组织需要我,那就来吧。”

  地处核心地带的老市委大楼修缮工程,施工组织和材料运输是个难题;而到了新市委大楼,工期就成了宁卫东每时每刻都挂心的大事。“工期太紧,每天真的和打仗一样。”在他的头脑中,清晰地记着每一个工程节点:2016年8月26日,打下第一根桩;2016年10月14日,下了第一根钢筋;2016年10月25日,浇筑第一块底板;2017年1月14日,完成主楼结构封顶,用时仅92天。

  “去年冬天工程最紧张时,我的项目副经理三个月没回家,17台塔吊同时在现场干,最快时四天起一层。”宁卫东告诉记者,在冬天的负温环境下,混凝土强度增长得很慢,为了保证工期,最终决定采用“暖棚法”保温:先用阻燃保温布把楼体结构“包裹”起来,然后,每浇筑完一段混凝土,就在上面覆盖一层岩棉被、加一个电伴热,下面再用柴油热风机辅助加热。每天,仅柴油热风机就得烧掉10吨柴油,还有一支180人的看火队,24小时两班倒地盯着热风机以防发生意外。

  每每谈到新市委大楼,宁卫东最爱和项目部人员说的一句话就是:咱打好这“四大战役”,工程就结束了。这“四大战役”分别是:主体结构封顶、二次结构完成、幕墙挂装外立面亮相、内装和室外工程。

  “我总说,人就像个弹簧,当弹簧压到最底部时,压力也就释放出去了。既然来到了副中心,只要干一天,就得付出一天。”宁卫东说,虽然辛苦,但在A1工程的日子,每天迎着朝阳上班,大伙儿都是快乐的。

  本报记者 赵莹莹 J201 白继开 摄

  感悟

  “这个工程是快乐的,我爱这个大楼。你问我爱的是什么?我爱的不是钢筋、混凝土、模板这些冷冰冰的东西,而是爱着建设大楼的这些人,每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建设者。”

  ——宁卫东

  小传

  宁卫东,北京城建集团A1工程项目经理,一个拥有幽默感的典型70后,会把自己的白发称为时尚“奶奶灰”。从汶川地震援建工程,到老市委大楼修缮工程,到最新的新市委大楼,宁卫东做过不少大工程,但他从不以此自得。他会说,做工程得有服务意识,自己做到位了,别人自然看得见。

责编:

友情链接: 百姓资讯网   海南之窗   南方资讯   黑龙江在线   安徽都市